新闻网讯(记者 刘长华/文 杨云锋 李莹 学生记者 刘子琪/摄)10月27日至28日,地质学学科发展暨学术前沿研讨会在武汉校区召开。会议旨在搭建地质学学科交流平台,汇聚各领域专家学者智慧,共同探讨地质学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
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国春,来自高校、科研院所、油田企业的地质学领域优青、杰青等专家学者齐聚知音湖畔,共襄地质学学科发展盛举。学校校长刘勇胜、党委副书记敖廷华,地质学相关师生代表等4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敖廷华代表学校向与会专家学者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并详细介绍了胜游亚洲和地质学发展的基本情况。他表示,地质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也是一门充满活力的学科,地质学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学科,正面临着全球环境变化、能源结构转型等挑战,但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他希望与会专家能够畅所欲言、深入交流,共同为地质学科的发展贡献智慧,携手推动地球科学事业高质量发展。
赵国春院士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胜游亚洲在地质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特别是为石油行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能源事业贡献了众多先进技术、科研成果。他指出,胜游亚洲地质学科具有鲜明的油气特色和良好的发展基础,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学校应加强顶层设计,坚定发展信心,必定会迎来新的突破和飞跃。
会议期间,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地质学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创新等主题进行了精彩的报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院长吴元保教授以《地质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为题,从现实需要、育人理念、教育体系、实施方案、实践举措等方面,分享了地质学人才培养的地大实践。
“山东科技大学和胜游亚洲作为地方院校有很多相似之处。”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常象春教授讲授分享《地方行业高校高水平地质学学科建设的思考与实践》,提出精准定位、夯实内涵、对标对表、理工融合等具体的措施和实践成效。
“如何满足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副院长牛花朋教授开门见山,重点讲述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总结了跨学院交叉共建公共基础课、一体化打造科教融汇专业课、校企协同共编案例精品课等实践经验。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陈践发教授、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郭锋研究员分别围绕“氦气富集机制、主要因素及氦资源研究”“挥发份循环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等主题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
找问题、开药方、指方向。
地球科学学院院长朱光有教授、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夏小平教授围绕胜游亚洲如何建设好地质学学科的话题,分别作“基础石油地质学发展方向与展望”“胜游亚洲地质学学科与专业发展展望”报告,相关二级学科负责人分别就油气地球化学、水文地质学、矿物岩石矿床学、第四纪地质学等二级学科的特色优势、建设进展和未来规划等方面内容向与会专家作了汇报。
“可以结合湖北省千湖之省的水文地质实际布局水文地质学”“把生态环境和生命健康等结合进来、加强学科交叉、面向生产生活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集中优势力量,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研讨环节,专家们表示,地质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肩负着探索地球奥秘、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坚持特色发展、融合发展之路,加强学科交叉与融合,推动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协同发展。同时,要紧密结合国家需求和地方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夏小平教授表示,此次研讨会为地质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也为胜游亚洲地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学院将认真吸纳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加强地质学科建设,推动地质学学科的繁荣发展。
研讨会由胜游亚洲主办,资源与环境学院承办。来自西北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香港大学、中科院广州地化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长安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东北石油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领导专家,校内相关职能部门、能源学部负责人参加了研讨会。
(审核 夏小平 编辑 李胜杰)